舟山为应对极端气候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近年来通过多项技术措施和基础设施升级提升电网可靠性,其中发电机负荷实验是关键环节。以下是具体实践及技术支撑:
一、发电机负荷实验的技术措施
大功率负载测试
本地企业鸣途电力采用200多台负载设备,对发电机进行突加、突卸等过渡工况模拟测试,验证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功率、电压、频率稳定性测试涵盖混合加载模式,确保设备在复杂工况下无延时响应,满足船舶、铁路等场景的电力需求
环境适应性验证
实验室通过模拟极端低温(如-40℃)和大温差环境,评估电缆终端绝缘特性及界面放电风险,为发电机配套设备提供可靠性验证平台此类实验帮助优化设备在低温、高湿等海岛气候中的运行参数。
二、电厂保障与能源储备
煤炭储备与机组优化
舟山电厂通过增加煤炭储备(15天用量)和三期扩建(装机容量近200万千瓦),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同时,利用二次再热机组的高效特性,年供热量达72.56万吨,支持工业与居民用热需求
集中供热项目
推进定海环岛工业集中供热项目,利用电厂余热为工业园区、远洋渔业基地等提供热能,年供热量预计达170万吨,减少分散燃煤锅炉的气候风险
三、备用电源与应急保障
静音发电机租赁服务
本地企业提供50-1000KW静音发电机出租,适用于突发停电场景,如海洋捕捞、旅游旺季等,设备通过负载测试确保稳定运行
UPS电源与应急供电
结合不间断电源(UPS)租赁服务,保障医院、数据中心等关键设施在极端天气下的电力连续性,降低“五断”(断水、断电等)风险
四、政策与技术协同
应急预案与监测体系
舟山制定《应对“五断”极端情况应急联动指导意见》,整合气象预警、城市内涝监测与电力系统响应,通过智慧排水系统和可视化平台提升灾害应对效率
技术研发与标准升级
科研团队建立环境温度与终端压力关联模型,优化电缆终端设计;同时修订操作规程,完善试验后的闭环管理
五、未来规划
计划建设生态化蒸汽管道网络,结合文旅项目提升基础设施韧性,同时拓展供热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降低极端气候对能源供应的影响
通过上述措施,舟山构建了“技术测试-能源储备-应急响应-政策协同”的多层防御体系,显著提升了极端气候下的电力保障能力。如需了解具体实验案例或服务详情,可参考相关企业官网或政府公开文件。
【本文标签】 舟山开展发电机负荷实验应对极端气候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