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智能科考船通过海洋平台负荷验收】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同济号”近日顺利完成海洋平台负荷验收,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船舶与海洋科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船通过多项严苛测试,验证了其在复杂海洋环境下的综合科考能力与智能化水平,为后续深海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技术突破:智能系统与绿色动力的融合
“同济号”作为我国首艘获得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i-ship(R1, No, E, I)认证的科考船,集成了多项前沿技术2其搭载的混合动力系统采用直流母排+磷酸铁锂电池组设计,通过削峰填谷和能量回收技术,相较传统科考船能耗降低8%,运行成本节约3%-5%2智能能效管理系统可动态优化航线与动力输出,显著提升航行效率。
在智能化方面,“同济号”实现了开阔水域自主航行、岸基远程遥控及船舶故障诊断功能。试航期间完成100余项试验,包括船舶操纵性能、智能航行系统响应速度等,多项指标超越设计预期1其波浪补偿登乘装置与模块化实验室布局,更提升了科考人员的安全性与作业灵活性
二、科考能力:多学科协同的深海探索平台
该船设计兼顾科研需求与工程实践,甲板作业区域达46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320平方米,可兼容ROV水下机器人、集装箱式实验室等设备2其移动观测节点与海底设备布放回收能力,支持海洋地质、化学、生物等多学科联合调查4特别在南海科考任务中,该船将承担海底地形测绘、热液矿产勘探及生态监测等任务,助力我国巩固深海研究主导地位
三、验收成果:严苛测试验证实战性能
本次负荷验收涵盖船舶动力、科考设备、智能系统三大模块。测试中,“同济号”在8级海况下完成ROV布放回收、多波束声呐扫描等作业,验证了全天候作业能力3智能航行系统在复杂航道中实现自主避障,远程遥控响应延迟低于0.5秒,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此外,其45人载员配置与人均10.2平方米的居住空间,保障了长期科考任务的舒适性
四、战略意义:海洋强国建设的新引擎
“同济号”的成功验收是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化的重要里程碑。作为同济大学“海上校区”,该船将承担教学实习、工程勘察及国际合作任务,预计每年开展10余次科考航次4其标准化设计为后续智能科考船建造提供了模板,推动我国从“跟跑”向“领跑”转变
鸣途电力:深耕船舶能源领域十余载,专注于智能混合动力系统研发与船舶能效管理。其创新的直流母排能量管理系统,助力“同济号”实现动态功率分配与能耗优化,为深海科考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核心技术包括磷酸铁锂电池组能量回收、智能能效算法及冗余供电设计,已获20余项国家专利,服务全球30+高端科考平台。
【本文标签】 首艘智能科考船通过海洋平台负荷验收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