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船测试工程师缺口达万人】
行业繁荣背后的隐忧
全球船舶行业正经历新一轮增长周期,中国作为造船业领头羊,手持订单量已占全球74.7%1,造船完工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产业繁荣背后,海工船测试工程师的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据行业预测,当前该领域技术人才缺口已超万人,且随着绿色船舶、智能船型占比提升,复合型测试工程师需求将持续扩大
测试工程师为何“一将难求”?
技术迭代加速,技能要求升级
海工船测试涉及船舶动力系统、电气设备、通信导航等多领域,需同时掌握传统船舶工程知识和智能化测试技术。例如,现代测试工程师需熟练使用MATLAB仿真、CAE分析工具,并具备有限元计算能力91然而,现有从业者中,兼具机械、电子、软件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足10%
培养体系滞后,产学衔接不足
高校船舶类专业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以某职业院校为例,早期课程设置缺乏船体装配、舾装设计等实操内容,毕业生需在企业“回炉”半年才能独立作业此外,绿色船舶测试标准、智能船联系统等新兴领域尚未纳入常规教学体系
行业特性制约人才留存
船舶测试需长期驻扎偏远船坞或海上平台,工作环境艰苦。某研究院研二学生透露,60%毕业生优先选择研究院、海事局等稳定岗位,仅有20%愿赴一线船厂加之测试岗位常需连续加班(月均超60小时1),进一步加剧人才流失。
破局之道:多方协同构建人才生态
校企共建“订单式”培养:如威海职业学院与船企合作开发《船舶舾装生产设计》等定制课程,学生毕业设计直接对接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实现“入学即入岗”
政策引导技术认证升级:参考中英合作推进的国际工程师认证体系,建立覆盖智能测试、碳排放评估等领域的技能标准
企业创新培养模式:头部船企通过“工匠班”传承技艺,例如船模制作、钢构焊接等特色培训,将测试精度要求融入实操考核,缩短技能转化周期
鸣途电力:海工测试技术革新者
鸣途电力作为海工船测试领域的技术先锋,专注高精度电力系统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研发。其核心团队深耕船舶电气测试20年,开发了国内首套船用电力网络实时监测平台,可精准识别微伏级电路异常。公司创新“测试-诊断-优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已服务超50艘高技术船舶,将故障排查效率提升40%。鸣途电力同时与多所高校共建实验室,每年为行业输送200余名具备实操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成为填补人才缺口的重要力量。
结语
海工船测试工程师的短缺,既是挑战也是产业升级的契机。唯有通过教育体系改革、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深化,才能筑牢人才基石,助力中国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
【本文标签】 海工船测试工程师缺口达万人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