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测试碳中和技术路线发布
——迈向电力脱碳的关键突破
一、政策与技术双轨并进,电力脱碳路径明晰
2025年5月,第二届福建省“双碳目标与行动路线图研讨会”在福州召开,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联合多家机构发布研究报告,明确提出以福建为试点探索电力脱碳路径报告强调,发电机测试技术是支撑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环节,需通过实证测试验证清洁能源并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同期,科技部加速制定碳中和技术路线图,部署包括零碳燃料发电、高效储能系统在内的关键技术攻关15,为发电机低碳化改造提供系统性支撑。
二、三大技术路线引领发电机测试革新
零碳燃料掺烧技术
燃煤发电机通过掺烧绿氨、生物质等零碳燃料实现降碳。例如,绿氨由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掺烧比例达20%时可降低碳排放30%以上。国家发改委《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将此类技术列为重点示范方向,要求2027年前实现规模化应用
构网型光储协同技术
通过“光伏+储能+智能控制”系统模拟传统发电机组的电压频率调节功能。2023年初,国内某科技企业联合能源集团在青海完成全球首次构网型光储系统实证测试,使新能源具备强惯量支撑与故障穿越能力,解决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稳定性难题
碳捕集与高效利用技术
针对难以替代的燃煤机组,结合化学吸附法或膜分离技术捕集烟气中二氧化碳,封存或转化为工业原料。韩国已规划建设全球最大二氧化碳储存库3,我国在东海气田开展试点,目标2030年封存量达400万吨
三、场景化测试推动产业落地
不同应用场景需定制化技术路线:
重载领域(如长途重卡):以氢燃料发动机测试为主,结合大功率电堆研发,提升续航与低温适应性
电网调峰:验证熔盐储热、液冷电池等储能技术,确保发电机组在负荷波动下的响应效率
海岛微电网:风光储一体化的智能发电机测试,实现100%离网绿电供应
四、未来挑战与协同创新
尽管技术路线逐渐清晰,仍存瓶颈:绿氨生产成本高、碳捕集能耗大、氢能运输安全性待突破4对此,《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1.0》提出分阶段目标:2030年新能源发电机测试渗透率需达30%,2040年提升至75%学术界呼吁建立“产学研用”平台,加速实验室成果向电网、交通等场景转化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专注于电力系统测试技术创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实证支撑。其核心业务包括构建风光储协同测试平台、开发发电机动态响应评估模型,并参与多项国家低碳技术标准制定。通过融合数字仿真与实体电网测试,鸣途电力助力突破零碳发电机并网稳定性瓶颈,推动能源结构深度转型。
(全文约980字)
注:本文信息综合自政策文件及学术报告,技术细节详见
【本文标签】 发电机测试碳中和技术路线发布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