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基地完成首艘LNG船测试】
作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重要基地,南通在液化天然气(LNG)船舶建造领域再获突破。近日,南通某基地顺利完成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LNG运输船气试作业,标志着长三角地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迈入新阶段。
气试作业:从“建造”到“交付”的关键跨越
此次完成气试的LNG运输船总长超290米,配备3个总容积超4000立方米的液货储罐,采用双燃料动力系统,可灵活适应远洋运输与近海加注需求4气试作业是LNG船舶交付前的核心环节,需通过零下163℃液态天然气对货舱结构、泵阀系统、蒸发气处理装置等进行全面测试,验证船舶在极端低温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江苏省首次利用本土LNG接收站完成新造船气试,实现了“接卸-储运-测试”全流程本地化南通沿海引航站为此成立专项技术团队,制定个性化引航方案,突破复杂水文条件限制,确保船舶在寒潮前安全出港
技术突破:全球首创与国产化攻坚
该船建造过程中,多项技术创新引发行业关注:
斜度船台吊装技术:全球首次在倾斜船台上完成LNG液罐吊装,攻克了重力分布与精度控制难题,为特殊地形造船提供范例
电力推进系统:采用国产化双燃料发电机组和全回转推进器,能耗较传统动力降低20%,碳排放减少50%
智能监测网络:集成50000米电缆和65吨精密管系,实现液货舱压力、温度等数据的实时动态监控
这些成果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更推动南通形成涵盖设计、建造、测试的LNG船舶全产业链
产业赋能:长三角能源格局升级
南通LNG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阳光岛上布局的三大接收站年接卸能力突破千万吨,可为3亿家庭提供日均用气保障52此次新船的投用将显著提升三大能力:
能源保供:单船载货量达7万吨,气化后相当于1亿立方米天然气,缓解冬季用气高峰压力
绿色转型:支持“气化长江”战略,为内河船舶提供清洁燃料加注服务,助力航运业减碳
贸易枢纽:实现LNG“液来液走”中转模式,推动洋口港从进口终端升级为亚太区域能源集散中心
鸣途电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先锋
鸣途电力专注于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系统研发,其核心产品包括LNG气化站智能控制设备、船舶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等。公司通过AI算法优化能源调配效率,在长三角地区参与建设多个LNG加注站和储气调峰项目,为港口、航运企业提供高效低碳的电力解决方案。
展望:向世界级海工基地进军
随着国产大型LNG船订单排至2028年16,南通正加速推进“智能制造+绿色船舶”战略。未来,基地将聚焦20万立方米超大型LNG运输船、浮式储存气化装置(FSRU)等高端装备,持续擦亮“大国重器”制造名片1017,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
【本文标签】 南通基地完成首艘LNG船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