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在船用发电机测试领域引入数字孪生技术的实践,主要体现在高精度测试体系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和国产化技术突破三大方向,结合最新案例与技术成果分析如下:
一、核心技术突破:模态测试与溯源体系国产化
固有频率精准测量技术
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通过“北斗+数字孪生”技术,开发了主动激振激励与锤击激励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激励响应信号的时域/频域波形,实现对船用发电机关键部件(如制动系统)的一阶、二阶固有频率精确测量,测量结果可溯源至国家中频振动基准装置
意义:解决了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机构量传的瓶颈,为发电机结构可靠性设计提供本土化数据支撑。
数字孪生驱动的测试验证平台
借鉴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智能船舶领域的经验,南京技术团队构建发电机数字孪生模型,集成多源传感器数据(温度、压力、振动等)。通过虚实交互仿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极端工况(如高负载、突变电流),提前验证发电机性能边界与故障响应机制
二、运维管理升级:实时监控与预测性维护
健康状态动态评估系统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开发船用发电机共享健康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发动机、电力推进系统等核心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
通过光纤惯导与北斗定位数据,追踪发电机机械结构形变趋势;
结合历史故障数据库,对轴承磨损、绕组过热等隐患进行毫秒级预警
故障诊断与远程协同
江南造船集团研发的数字孪生系统支持自动数据采集与模型迭代更新,南京团队应用该架构实现:
故障场景虚拟复现,辅助工程师远程诊断;
维修方案仿真验证,减少实地调试成本
三、产业价值与国产化替代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南京计量院的案例成功解决某企业刹车盘产品模态测试溯源难题,使国产发电机零部件摆脱对国外样件的依赖,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
经济效益提升
降低测试成本:虚拟测试减少物理原型建造(如减少70%的台架试验);
缩短研发周期:设计-测试迭代速度提升40%以上
四、未来发展方向
南京正依托高校与科研机构(如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推进以下探索:
智能标定技术:结合AI算法优化发电机数字模型参数自适应调整12;
低碳运维集成:将发电机数字孪生系统与船舶能源管理平台联动,实现能效优化与碳排放监控
南京在船用发电机测试领域的数字孪生应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装备智能测试与运维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如需具体案例技术细节,可进一步查阅相关来源
【本文标签】 南京船用发电机测试引入数字孪生技术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