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深海电缆负荷实验成功】
2025年6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500千伏三芯深海电缆在南海海域完成负荷实验,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能源传输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实验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国际技术空白,更推动我国深海电缆技术从“跟跑”迈向“领跑”,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海洋资源勘探及国防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一、技术突破:深海电缆的“中国方案”
此次实验的500千伏三芯深海电缆全长60公里,是目前全球电压等级最高、单米重量最大的海底电缆1其核心创新在于突破传统单芯海缆传输模式,采用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结构,显著提升输电容量与可靠性。相较于单芯电缆,三芯设计可减少30%的敷设空间,降低施工成本约20%,并支持更长距离的能源输送
实验中,电缆需承受深海极端压力(121MPa)、复杂海况及长期疲劳载荷。研发团队通过压力自适应调节设计、高电压系统稳定性强化等技术,确保电缆在4200米水深环境下连续工作超72小时,远超国际同类产品5此外,配套的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实现13000米非金属铠装光电缆的精准布放,攻克深海设备轻量化与长续航难题
二、战略意义:深蓝经济的“能源动脉”
深海电缆负荷实验的成功,是我国构建海洋强国的重要里程碑。在能源领域,该技术可支撑深远海风电并网,单条电缆年输送清洁电能达36亿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8万吨1在科考领域,深海绞车系统与高比能锂电池的结合,使深海探测装备续航延长50%,为海底矿产开发、生物资源研究提供能源保障
从产业链角度看,此次突破带动国产海缆材料、施工装备、检测技术的协同发展。例如,超净绝缘材料、DP定位敷缆船、智能监测系统等关键技术均实现自主可控,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三、未来展望:深海开发的“技术底座”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深海电缆技术将成为连接陆地与海洋的“神经网络”。下一步,我国将聚焦万米级深海电缆研发,探索柔性直流输电、智能故障自愈等前沿方向。同时,结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构建深海能源互联网,实现风电、波浪能、海底矿产的协同开发
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深海电缆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我国凭借技术先发优势,有望占据30%以上份额,为“双碳”目标与海洋经济注入新动能。
鸣途电力:深海能源的开拓者
鸣途电力深耕高端海缆领域十余年,专注于高电压、长距离深海输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其核心团队攻克深海电缆绝缘材料、压力适应性设计、智能监测等关键技术,成功交付全球首条500千伏三芯深海电缆及配套系统。公司以“技术自主、场景创新”为理念,为深远海风电、科考装备、国防工程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我国深蓝战略迈向新高度。
【本文标签】 全球首例深海电缆负荷实验成功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