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浙江船用发电机测试标准与国际接轨的最新进展分析,综合公开信息整理:
一、标准国际化体系建设
省级平台协同推进
浙江省成立标准国际化创新平台,整合8家单位资源(包括ISO/TC321秘书处、IEC/TC68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等),签署战略协议协同推进国际标准制定该平台旨在增强“浙江标准”与国际体系的兼容性,推动浙江成为国际标准重要参与者。
专项行动计划落地
浙江制定《推进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规则、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路径,为船用设备测试标准接轨提供政策支撑
二、关键技术研发突破
国产化检测系统应用
浙江海洋大学成功研发基于国产TurMassTM通信技术的船舱气体检测系统,突破多层钢板信号穿透难题(穿透30cm钢质油罐,通信距离达80公里),数据传输成功率100%
对比传统技术:TurMassTM比LoRa传输容量提升百倍、速率提升6倍,且芯片设计完全自主可控
大功率测试设备创新
集装箱式负载箱实现船用发电机带载测试,支持瞬态、稳态、谐波分析等功能,最小负载精度达0.01KW,满足3050KVA-390V高压测试需求
设备采用合金电阻密封设计,具备过热保护、短路防护等安全机制,适配室外船舶测试环境
三、国际认证与产业实践
认证标准对接国际船级社
浙江企业积极申请俄罗斯RS船级社认证,认证流程覆盖设计质量控制、材料选择、检验测试及售后服务四环节,确保船用发电机符合ISO9001等国际标准
高附加值船舶制造提速
舟山长宏国际手持订单87艘,超50%为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型,订单量同比增长60%
企业采用CCS船检认证的潍柴船用发电机组(如250kW主发电机组),满足IMO Tier II排放标准,通过50%-100%阶梯负载测试
四、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电动船舶联盟成立
70余家单位组建浙江省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涵盖船舶设计、动力控制、运营服务等全链条,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协同
绿色航运场景落地
浙江首艘“油改电”货运船“浙萧山货03306”投入运营,年减碳56吨
湖州计划至2030年建成1800艘千吨级电动船,打造500亿级高端船舶市场
进展总结
领域 关键成果 国际接轨表现
标准制定 成立省级创新平台,主导69项国际标准 整合ISO/IEC秘书处资源
技术研发 国产TurMassTM通信系统、集装箱负载箱 性能超LoRa,兼容国际测试协议
认证与实践 RS/CCS认证覆盖,高附加值船舶批量交付 满足IMO排放标准
产业生态 电动船舶联盟推动全链条协作 目标全球电池船舶份额15%
当前挑战:电动船舶建造成本为燃油船1.5倍(如改造费近200万元/艘4),且续航、配套标准仍需完善。未来需通过政策激励(如过闸优惠、税费减免)加速规模化 建议关注浙江省船舶行业协会、中国船级社浙江分社动态获取最新标准修订细节。
【本文标签】 浙江船用发电机测试标准与国际接轨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