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运维母船完成设备创新实测】
随着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向深远海迈进,运维母船作为支撑风电场全生命周期高效运营的核心装备,正经历着技术迭代的革新浪潮。2024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至臻100”成功完成16项关键设备创新实测,标志着中国在深远海风电运维领域迈入国际领先行列。
一、核心设备创新:破解深远海运维痛点
波浪补偿栈桥技术突破
传统运维船受限于海况波动,人员与设备转运效率低下。“至臻100”搭载的主动式波浪补偿栈桥,通过实时感知船舶姿态与波浪运动,动态调整栈桥伸缩角度与高度,实现最大2.5米有义波高下的安全登乘12实测数据显示,其栈桥对接效率较常规船型提升60%,单次人员转运时间缩短至30分钟
多功能子母船协同系统
母船配备的运维子艇采用DP2动力定位与智能顶靠技术,可在母船无法直接靠近风机时独立完成备件运输。子艇搭载的折臂式起重机载重达40吨,支持叶片、齿轮箱等大部件现场更换,减少返港频次
全船智能运维管理系统
集成船舶动力、气象监测、设备状态等多维数据的中央控制平台,实现运维任务自动化调度。系统可预测未来72小时窗口期,优化作业路径,使有效作业时间延长至常规船型的3倍
二、实测成果:极端环境验证可靠性
在江苏如东海域的实测中,“至臻100”经受住8级阵风与3米浪高的考验:
海工吊装测试:折臂起重机完成20次模拟吊装,定位精度误差小于0.5米;
智能船舶验证:DP2动力定位系统在强流条件下保持船位偏移小于1米;
连续作业能力:母船自持力达35天,可支持100名技术人员同时作业
此次实测首次将运维母船置于真实风电场环境,验证了设备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性,为后续批量建造提供了数据支撑。
三、技术突破:国产化与绿色化并行
核心装备自主化
运维母船的直流组网电力推进系统、智能导航设备等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摆脱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低碳运维新模式
采用甲醇双燃料主机与全电力驱动设计,碳排放较柴油动力船降低40%。船体应用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航速提升15%的同时降低能耗
四、行业影响:重塑风电运维生态
运维母船的应用将深远海风场年有效运维窗口从120天扩展至200天以上,单船年度运维容量可达800MW。其搭载的5G+卫星通信系统,更实现了故障诊断、远程指导的实时交互,运维成本降低约30%
业内专家指出,此类母船的规模化投运将推动海上风电运维模式从“故障维修”向“预防性维护”转型,助力我国2025年海上风电度电成本降至0.25元/千瓦时的目标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专注海上风电智能运维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致力于为深远海风电场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其核心技术涵盖高精度波浪补偿装置、运维机器人集群控制系统及风场数字孪生平台,已参与多项国家级海上风电科研项目,推动运维作业智能化、无人化发展。
【本文标签】 风电运维母船完成设备创新实测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