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燃煤机组负荷创新低
2024年夏季,上海电网负荷首次突破4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然而,在这一用电峰值背后,上海电气的燃煤机组却悄然刷新了另一项纪录——负荷率降至9.5%额定负荷,标志着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迈入新阶段这一现象折射出中国能源转型的深层变革:在新能源装机激增与电力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煤电正从“主力电源”转向“灵活调节器”。
一、负荷新低的三大动因
新能源挤压效应
上海电气在海上风电领域占据全国30%以上装机份额2,叠加光伏、储能项目规模化落地,2024年风光发电量占比显著提升。新能源的波动性迫使煤电机组频繁参与深度调峰,负荷率持续探底
深度调峰政策驱动
国家要求煤电机组最低负荷率降至35%额定负荷以下,部分机组需实现20%深度调峰上海电气通过宽负荷脱硝技术、燃烧系统优化,成功将部分机组负荷稳定在9.5%(60MW)7,为新能源消纳腾挪空间。
能效升级的悖论
尽管煤电机组负荷率创新低,上海电气却同步刷新全球最低煤耗纪录——大唐东营项目供电煤耗仅248.86g/kWh1这得益于超超临界技术、冷端优化及熔盐储热调峰系统的应用,使机组在低负荷下仍保持高效
二、技术破局:从“保供”到“灵活”
宽负荷脱硝技术
通过宽温差催化剂与智能喷氨系统,上海电气实现机组全负荷段污染物达标排放,解决低负荷工况下环保限制难题
熔盐储热调峰
在660MW机组中集成熔盐储热系统,将低谷电能转化为热能存储,高峰时段释放蒸汽发电,提升机组调峰经济性
数字孪生赋能
锅炉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模拟燃烧状态,优化低负荷工况下的煤粉浓度与风煤比,保障深度调峰安全性
三、产业影响:煤电的“再定位”
产能过剩倒逼转型
火电利用小时数跌至十年新低10,叠加煤炭库存高企、煤价下行压力18,煤电投资转向“质量替代数量”,高效清洁机组成唯一出路。
虚拟电厂整合资源
上海电气参与构建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电源与可调负荷,2024年调峰负荷再创新高5,凸显煤电从“发电主体”转向“系统调节者”。
零碳园区协同模式
通过“能效提升+能源替代+资源循环”三条路径,上海电气在汕头风电园区实现零碳运营2,为燃煤机组探索绿电耦合制氢等脱碳场景。
结语:低谷中的生机
负荷率探底并非煤电的终点,而是涅槃的起点。上海电气以全球最低煤耗与深度调峰能力证明:传统能源可通过技术创新重塑价值——在新能源主导的电网中,煤电的“灵活性”与“可靠性”仍是能源安全的终极防线。未来,随着熔盐储热、氢能耦合等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低负荷高效运行”或将成为煤电的新常态。
鸣途电力科技简介
鸣途电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电源检测领域,核心业务为中高压假负载租赁与负载测试服务。其智能负载箱覆盖AC400V至20KV电压范围,支持最小1KW精度加载,应用于电力系统验证、数据中心测试等场景。公司拥有10年以上行业经验,提供从方案设计、设备配置到现场安装的全流程服务,技术通过ISO9001认证
【本文标签】 上海电气燃煤机组负荷创新低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