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机测试标准国际接轨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新能源发电机的性能与安全性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议题。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且电动汽车出口量突破200万辆3,推动测试标准与国际接轨,不仅是技术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支撑。
一、国际标准合作深化,中国主导作用凸显
近年来,中国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主导或联合主导了多项新能源领域关键标准:
整车安全与动力性标准:中国与日本联合牵头修订ISO 6469-4《电动道路车辆安全要求 第4部分:碰撞后电安全》,新增电压下降及电能释放要求,强化被动防护主导制定ISO 8715-1《电动道路车辆道路运行特性》,统一加速性能、爬坡能力等测试方法
电池热管理标准:提出ISO 25344系列标准,确立全球统一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测试方法,涵盖液冷/热系统等关键技术
功能安全标准:牵头发布ISO/TR 9968《新能源汽车可充电储能系统功能安全》,针对电池多技术耦合特性提出安全架构设计、测试评价等全链条规范
这些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为中国技术出海构建了通用“语言体系”。
二、测试方法革新:从本土化到全球化验证
为应对不同气候与地理环境的挑战,中国推动测试场景全球化:
极寒环境测试:第三方平台在中国黑河、美国阿拉斯加、瑞典于默奥建立北纬50°-70°极寒测试带,覆盖-40℃低温、冰雪路面等极端条件,验证车辆续航、充电、机械稳定性等核心性能
动态性能测试:在WRC瑞典站专业赛道进行拉力圈速计时,由职业车手驾驶评估操控性与耐久性,实现赛道级严苛验证
此类测试不仅为产品适应性提供数据支撑,更推动测试标准与国际赛事及地区法规衔接。
三、安全标准升级:从“报警”到“零风险”
国内外标准对安全性的要求持续提升:
国内新国标:GB38031-2025将电池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热事件报警”升级为“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底部撞击测试,防范物理冲击风险
国际协同认证:燃料电池系统关键部件(如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通过ISO 25356/25361标准规范技术条件与测试流程,实现跨国互认
四、企业实践:标准化驱动技术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产业链通过三项行动加速与国际接轨:
测试平台共建:联合海外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共享测试数据与认证资源,降低出海合规成本
标准转化应用:将ISO/IEC标准嵌入研发流程,例如动力电池企业依据热管理系统国际标准优化液冷设计,提升能效15%以上
参与标准迭代:企业通过IEC等组织提案更新测试指标,如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短路验证),推动技术超前布局
结语
新能源发电机测试标准的国际接轨,是中国从“技术跟随”转向“规则引领”的战略支点。通过主导标准制定、创新测试方法、严控安全红线,中国不仅为全球市场提供高性能产品,更以标准化实力重塑产业话语权。未来,深化跨国协作、完善动态标准体系,将进一步打通技术出海通道,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专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测试与认证服务,提供高精度性能评估、安全合规验证及国际标准适配解决方案。依托全球化测试网络与智能化分析平台,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品国际竞争力升级,推动清洁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本文标签】 新能源发电机测试标准国际接轨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