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干式电阻远程监控系统获国家专利认证
近日,一项名为“船用干式电阻远程监控系统”的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认证(公开号CN119402939A)。该系统通过智能化数据采集与动态分析,实现了船舶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标志着我国船舶电力监测技术迈入新阶段。
一、技术创新突破
动态参数优化机制
系统通过船载传感器收集电阻负载的运行参数(如温度、电流、电压),并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基于综合指数动态筛选关键参数组合,剔除冗余噪声数据,显著提升状态评估精度
双链路自适应通信
采用气象感知与位置定位技术,自动选择最优通信链路(如卫星/GPRS)。当船舶航行至远洋或恶劣海况区域时,系统可无缝切换传输通道,保障监控数据连续回传至岸基中心
故障预测与主动防护
结合历史数据训练预测模型,系统可提前48小时识别电阻过热、绝缘老化等隐患,并自动触发分级预警机制。同时联动船舶能源管理系统,调整负载分配,避免设备过载损坏
二、解决行业痛点
传统船舶电阻负载监控依赖人工巡检,存在三大短板:
响应滞后:突发故障无法实时干预;
误报率高:环境干扰导致数据失真;
维护成本高:频繁更换受损部件。
新系统通过远程智能监控,将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维护成本降低40%
三、应用前景广阔
该技术已通过实船验证,适用于:
✅ 远洋船舶:支持跨洋航线的无人值守电力监控;
✅ 绿色港口:为岸电系统提供负载智能调配方案;
✅ 海洋工程:保障钻井平台高负荷电力设备安全
附:鸣途电力科技简介
鸣途电力科技专注船舶与海洋工程电力检测技术研发,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涵盖干式负载箱、高压假负载系统及远程监控平台,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应用于船舶电站测试、岸电联调及数据中心储能验证,致力于提升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效能
技术价值展望
该专利将推动船舶监控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御”,其参数优化模型更可扩展至新能源船舶电池管理系统。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碳排放新规落地,智能监控技术将成为船舶绿色航行的核心基础设施
【本文标签】 船用干式电阻远程监控系统获国家专利认证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