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油船结构强度实验数据全球首发】
全球航运业迎来里程碑式突破!近日,国际船舶结构研究机构联合发布《新型油船全工况结构强度实验报告》,首次公开了基于第三代双壳体设计的11万吨级油船在极端海况下的动态响应数据。该实验通过三维有限元建模与物理模型耦合验证,揭示了船体在波浪载荷、货物晃动及碰撞冲击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为超大型油船(VLCC)的安全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支撑
实验技术突破:多维度验证体系构建
实验团队采用“数字孪生+物理模拟”双轨模式,突破传统单一测试局限。在虚拟仿真层面,基于NAPA与ANSYS联合开发的全船有限元模型,精确模拟了12种典型海况(含10米巨浪工况)下的总纵强度与局部屈曲响应,首次量化了货舱区域纵骨节点的疲劳损伤阈值51物理实验则通过1:50缩比船模,在武汉水动力实验室完成600小时连续波浪冲击测试,验证了虚拟数据的工程适用性。结果显示,新型双层底结构在横向剪切载荷下刚度提升23%,关键焊缝区域应力集中系数降低至1.8以下,远超国际海事组织(IMO)共同结构规范要求
行业影响:重塑油船设计范式
实验数据揭示了三个颠覆性发现:
波浪载荷非线性效应:当遭遇8级横浪时,船体横向弯曲应力呈现“S型”突变特征,传统线性叠加法误差达40%
货物晃动耦合机制:15°纵倾工况下,货油晃动产生的附加惯性力使甲板梁弯矩增加28%,需重新校核舱盖板厚度
新能源适配性:甲醇双燃料预留设计使机舱区域热应力分布发生显著变化,需优化局部防火涂层方案
这些发现直接推动《2025年船舶结构强度评估导则》修订,要求所有新建油船必须进行全寿命周期疲劳分析,并将货舱区域屈曲安全系数从1.5提升至1.
鸣途电力:智能监测系统领航者
鸣途电力深耕船舶电力系统智能化领域,自主研发的“海鹰”船舶结构健康监测平台,集成光纤传感、AI损伤识别与数字孪生技术,可实时采集2000+监测点数据,实现疲劳寿命预测精度达92%。其独创的“云-端”协同架构,支持全球船队远程诊断,已为30+艘VLCC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公司坚持“绿色智能”理念,助力航运业实现零事故、零污染、零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标签】 新型油船结构强度实验数据全球首发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