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岛电网备用电源智能负载分配测试成功】
近日,舟山海岛电网备用电源智能负载分配系统完成关键性测试,标志着我国在海岛电网应急供电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该系统通过动态负载均衡算法与多源协同控制技术,成功实现备用电源与主网的无缝衔接,为极端天气下的电网安全运行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一、技术突破背景
舟山群岛作为全国唯一的群岛新区,拥有1390个岛屿,电网结构呈现“架空线+海缆”混合供电模式71传统备用电源依赖单一柴油发电机或海底电缆,存在响应滞后、负载分配不均等问题。2023年台风“梅花”期间,部分岛屿因备用电源过载导致局部停电,凸显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此次测试的智能负载分配系统,通过融合物联网感知、人工智能决策和储能协同控制技术,实现备用电源的精准调度。
二、智能负载分配技术解析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系统实时采集各岛屿用电负荷数据,结合气象预警信息,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测试显示,在模拟台风登陆场景下,系统可在15秒内完成全网负载重新分配,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70%
多源协同控制体系
整合虚拟电厂、储能电站、分布式光伏等资源,构建“源-网-荷-储”协同机制。通过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岱山风电、嵊泗光伏与本岛电网的功率双向流动,测试期间跨岛电力支援响应时间缩短至300毫秒
储能系统集成创新
采用模块化磷酸铁锂储能装置,配合智能BMS系统,实现备用电源与储能单元的毫秒级联动。在庙子湖岛实测中,系统成功将柴油发电机启停次数减少65%,碳排放降低40%
三、测试成果与行业意义
本次测试在大黄龙岛、东极列岛等12个典型场景开展,验证了以下核心指标:
负载分配精度达99.2%(误差<0.5%)
多电源切换成功率100%
极端工况下供电恢复时间<10秒
该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海岛电网可靠性指标提升至99.99%,年均减少停电损失超2000万元。国家能源局专家评价:“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海岛电网备用电源的智能化、集群化管理,为全球海洋能源互联提供中国方案。”
鸣途电力
作为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鸣途电力深耕海岛能源领域十余年,自主研发的智能微电网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全国37个海岛项目。其核心团队由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专家领衔,持有23项发明专利,主导编制《海岛电网备用电源技术规范》等5项行业标准。在本次测试中,鸣途电力提供的边缘计算终端与数字孪生平台,为负载分配算法优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助力舟山电网构建“安全-经济-低碳”三位一体的应急供电体系。
【本文标签】 舟山海岛电网备用电源智能负载分配测试成功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