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平台系泊链疲劳断裂预警实验成功
在深远海能源开发领域,漂浮式平台的系泊系统是保障安全的核心“生命链”。近期,我国科研团队在系泊链疲劳断裂预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通过仿生结构设计与智能监测系统的融合,首次实现对系泊链隐性损伤的精准预判,为极端海况下的平台安全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
一、技术突破:仿生结构+智能监测双轨防御
仿生分形腔室设计
借鉴大王莲叶片的网状脉络结构,研发团队将传统系泊链的实心浮筒升级为分形腔室结构(图2)。该设计通过主茎肋、分支茎肋与间隔肋的多级支撑(图4),显著提升能量耗散效率:
在30米波高、72米/秒风速的模拟台风环境中(图3),平台纵荡位移降低40%;
分形腔室减少材料损耗20%,同时将结构疲劳寿命提升50%
动态应变监测系统
基于三维光学全场应变测量技术(XTDIC),团队开发出非接触式裂纹追踪系统:
利用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实时捕捉系泊链微米级形变;
通过AI算法分析裂纹尖端应变场演化规律,提前48小时预警潜在断裂点
二、实验验证:极端环境下的性能飞跃
在低频疲劳实验平台上,团队对比了传统系泊链与新型仿生链的极限性能(表1):
测试指标 传统系泊链 仿生系泊链 提升幅度
疲劳断裂循环次数 50万次 75万次 +50%
最大抗拉强度 (kN) 240 300 +25%
湍流风下载荷波动 35% 18% -48%
表1:系泊链性能对比(数据来源:2510)
实验表明,在模拟72米/秒台风风速的极端条件下,新型系泊链的张力峰值下降32%,且单点系泊设计使平台可360°自适应调向,彻底避免多点系泊的集中载荷风险
三、工程价值:深远海开发的“安全基石”
保障漂浮式风电商业化
作为全球首台单点系泊漂浮式风电平台的核心技术(图3),该预警系统解决了深远海台风区的系泊链突发断裂难题,使平台可在8年周期内“零运维更换”,直接降低度电成本50%
推动国产高端装备升级
我国自主研发的R6级系泊链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图2),其疲劳性能超越国际标准,成功打破国外30年垄断,目前正参与制定国际系泊链技术规范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专注深远海能源装备安全监测,其核心技术在疲劳断裂预警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融合三维光学应变测量与人工智能诊断算法,公司为漂浮式平台系泊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案,已服务于多个国家级深远海示范工程,显著提升重大装备的可靠性与服役周期。
本文技术论证引用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6131)及江苏省系泊链重点实验室试验数据
【本文标签】 漂浮式平台系泊链疲劳断裂预警实验成功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