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于负荷实验
一、引言
负荷实验是电力系统安全评估的核心环节,需模拟真实运行环境下的设备承载能力。传统实验依赖人工现场监测,存在响应滞后、数据精度低、成本高等问题。智能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与云计算技术,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实时感知、动态分析与精准调控,大幅提升实验效率与可靠性。
二、技术原理与系统架构
多维度数据采集
系统集成高精度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电压、电流、温度、湿度等参数(如PT1000温度传感器、0~150kN专用负荷传感器)6,并通过Zigbee、5G等无线技术传输数据,避免布线复杂性问题
边缘计算与云平台协同
本地边缘设备(如嵌入式控制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滤除噪声并提取关键特征;云端平台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分析负荷趋势,预测设备过载风险
闭环反馈控制
基于分析结果,系统自动调节实验参数(如电流输出、冷却设备启停),或向操作人员发送警报指令。例如,当温度超过阈值时,自动启动通风设备
三、在负荷实验中的核心应用
配电设备安全测试
实时监测:在配电室模拟高负荷运行时,系统持续跟踪温湿度、SF6气体浓度,防止绝缘失效引发故障
动态调节:结合环境数据自动启停除湿机、空调,维持实验环境稳定
工业设备耐久性验证
工厂对电机、轴承等设备进行连续满载实验时,系统通过振动传感器与电流监测模块,捕捉早期异常磨损信号,触发停机保护
利用历史数据建立设备寿命预测模型,优化实验周期
能效优化实验
抽油机负荷实验中,系统动态调整电机功率因数,结合无功补偿技术降低能耗12%~18%
通过对比不同负载下的能源消耗数据,生成能效优化策略
四、应用价值与前景
安全效益
实验过程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秒级,避免设备损坏与安全事故
经济效益
减少人工巡检成本70%,实验能耗降低15%以上
技术延伸
未来可融合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场景,实现负荷预测与策略预演
鸣途电力
鸣途电力专注于电力系统智能化技术创新,致力于为电网安全与能效管理提供核心解决方案。公司融合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新一代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对配电设备、输电线路的实时状态感知与预测性维护。其系统已应用于智能电网、工业能源管理等领域,显著提升电力设施的可靠性与运行效率,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
(全文约1050字)
参考文献:
1 传感器与边缘计算架构
2 Zigbee无线传输技术
34 机器学习分析与预测控制
513 安全响应与动态调节
612 传感器选型与节能应用
10 经济性分析
8 数字孪生技术展望
【本文标签】 智能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于负荷实验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