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负载箱首次配套极地破冰船】
我国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于2024年6月24日在广州正式交付26,并于同年7月5日在山东青岛入列这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科考重器,不仅实现了空-天-海-冰-潜一体化科考能力,更首次搭载了国产大功率负载箱系统,标志着我国在极地船舶核心配套装备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一、破冰船核心:电力系统的“极地大考”
“极地”号总长89.95米,宽17.8米,满载排水量5600吨,续航力达14000海里3在极地环境中,其破冰航行、无人机作业、冰区定位等任务高度依赖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传统负载箱依赖进口,存在维护周期长、环境适应性弱等痛点。而国产负载箱首次配套,需攻克三大难关:
极寒环境可靠性:-40℃低温下精准控制电流波动;
抗振动冲击:破冰作业中抵御高强度冰层反作用力;
智能诊断能力:实时监测电力负载状态,预防系统故障
二、国产负载箱的技术突围
本次配套的国产负载箱系统,通过三大创新实现极地场景适配:
材料革命:采用特种合金与纳米绝缘涂层,保证超低温环境导电稳定性;
动态补偿算法:模拟破冰船突增负荷(如无人机群同时起降),避免电网瞬时崩溃;
模块化设计:支持舱内快速拆装,维护效率提升60%
该系统在2025年初的辽东湾首航中表现卓越,成功保障了“极地”号在1米厚冰层连续破冰作业,并同步驱动“拼搏”号无人艇、“求实”号水下机器人等多型国产科考装备
三、国产配套的战略意义
技术自主可控:打破欧美在船舶高精度负载测试设备垄断,成本降低40%
极地科考升级:负载箱与国产卫星网络协同,实现电力数据实时回传,提升冰区航行安全冗余
产业链赋能:带动高温超导材料、智能电网等上下游技术迭代,为后续核动力破冰船储备技术
结语:从“造船”到“造芯”的极地征程
“极地”号的国产负载箱配套,是我国极地装备从“整船国产化”迈向“核心系统自主化”的关键一跃。随着“雪龙2”号(PC3级破冰能力)与“极地”号(PC6级冰区航行)的双船协作58,中国极地科考正以自主技术链重塑极地科考新格局,为全球冰川研究、生态保护贡献东方智慧。
鸣途电力简介
鸣途电力是我国高端电力测试装备领域的专业化企业,专注于大功率负载系统研发与制造。其产品覆盖船舶、新能源及特种工业场景,以高精度动态响应和极端环境适应性为核心优势,为国产重大装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电力验证支持,助力国家战略工程自主化进程。
【本文标签】 国产负载箱首次配套极地破冰船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