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燃料发动机首次完成动态负荷测试】
全球航运业低碳转型迎来里程碑式突破。近日,由中船动力集团主导研发的甲醇双燃料主机成功完成全负荷动态测试,标志着我国在绿色船舶动力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该测试不仅验证了新型燃料发动机的稳定性和环保性能,更为全球航运业实现“零碳航运”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一、技术突破:动态负荷测试的行业意义
动态负荷测试是验证发动机在复杂工况下性能的关键环节。此次测试中,甲醇双燃料主机在7个月周期内完成甲醇点火及全负荷运行,燃料占比超95%2相较于传统柴油发动机,该机型通过智能控制废气循环(iCER)技术,将甲烷逃逸降低50%,同时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Tier III排放标准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大缸径绿色燃料低速机研发空白,为船舶动力系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
二、测试过程:多维度验证可靠性
测试团队针对甲醇燃料特性,攻克了供气系统设计、核心零部件加工及多系统联调等技术难点。在玉野工厂进行的原型机试运行中,氨双燃料发动机首次实现大缸径低速二冲程商用发动机的氨燃料全负荷测试,验证了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性同时,通过动态负荷模拟船舶实际运营场景,包括加速加载、变工况切换等,发动机加速响应时间缩短至15秒内,全功率段均可实现双燃料与纯柴油模式的柔性切换
三、行业影响:加速航运业脱碳进程
此次测试成果获得达飞海运、中远海运等航运巨头的高度关注。达飞海运将其视为实现2050年净零碳目标的“关键一步”1,而中船动力集团则计划将该技术推广至15000TEU集装箱船等大型船舶据估算,采用甲醇/氨双燃料发动机的船舶可降低30%以上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运营成本较传统燃料降低15%-20%1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30%的新造船舶将配备双燃料动力系统。
四、未来展望:多燃料技术融合与智能化升级
随着国际航运减排压力加剧,多燃料兼容发动机成为研发重点。三井E&S的氨双燃料发动机已启动商业化应用测试,而WinGD的VCR(可变压缩比)技术则通过动态调整压缩比,进一步提升燃烧效率1未来,双燃料发动机将与智能控制系统深度融合,实现燃料比例自动优化、排放实时监测等功能,推动船舶动力系统向“零碳、智能、高效”方向迈进。
【鸣途电力】
鸣途电力专注于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领域,致力于为工业、交通及城市提供低碳化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AI算法优化能源调度,降低企业用能成本20%以上。在船舶动力领域,鸣途电力与多家船厂合作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助力双燃料发动机实现精准燃烧控制。其核心技术已通过多项国际认证,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创新动能。
【本文标签】 双燃料发动机首次完成动态负荷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