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备用机组2025年度负荷测试正式启动】
背景与意义
2025年6月,中国核能行业迎来重要节点——全国范围内核电站备用机组年度负荷测试正式启动。此次测试覆盖田湾、漳州、三门等大型核电基地,重点验证备用电源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及安全设施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为核电安全运行筑牢技术防线
近年来,我国核电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5年,全国在运、在建及核准机组达102台,装机容量突破1.13亿千瓦,规模跃居全球首位3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核电作为稳定、零碳的基荷能源,其备用系统的安全性更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此次测试不仅是技术校验,更是对“双碳”目标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测试核心内容与技术创新
全场景模拟与智能检测
测试采用智能三相交流负载箱,通过恒功率带载、突加突卸等模式,模拟电网断电、设备故障等极端场景。系统可实时监测电压波动(±5%)、频率稳定性(±0.5Hz)等关键参数,并生成多维度测试报告71例如,田湾核电站6号机组在2025年5月的测试中,通过远程操控成功验证了220kV外电源故障下应急柴油机的快速响应能力
自主技术深度应用
测试中广泛采用国产化设备,如“华龙一号”配套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从燃料装载到并网发电的全流程自动化。以漳州核电站1号机组为例,其备用系统集成国产化率达95%,关键主设备实现100%自主可控
多维度安全保障
测试严格执行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包括冗余设计(多台机组独立供电)、防爆机房建设及辐射量动态监控。田湾核电站通过铺设辐射屏蔽层,将作业区辐射值从88毫希/小时降至9毫希/小时,为人员介入设备安装提供安全条件
产业链协同与经济效益
此次测试带动核电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上游:高精度传感器、智能负载箱等设备需求激增,推动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
中游:施工企业通过连续作业优化工期,单台机组测试周期缩短至2年以内;
下游:技术服务商依托远程监控平台,实现故障预警响应效率提升30%
据估算,单台百万千瓦机组测试相关投资约200亿元,2025年新核准的10台机组将拉动超2000亿元产业链产值,助力核电经济性持续提升
鸣途电力技术支持
作为核电站负荷测试的核心设备供应商,鸣途电力专注智能电源检测领域近20年,其自主研发的三相交流负载箱具备高精度功率模拟、多波段带载和远程控制功能,已通过ISO9001认证及国家强制性安全检验。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核电、船舶、电力等领域,在田湾、漳州等基地的测试中,为机组提供从数据采集到故障诊断的全流程技术支持
展望未来
随着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核电站等新技术的推进,备用机组测试将向智能化、场景多元化方向发展。2025年负荷测试的启动,不仅标志着我国核电安全体系迈向新高度,更为全球核能行业提供了“中国方案”
【本文标签】 核电站备用机组2025年度负荷测试正式启动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