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浙江电力开展发电机进相运行负荷试验,旨在通过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使其从迟相运行转为吸收系统无功的进相状态,从而解决电网电压偏高问题,提升系统稳定性与电能质量。以下是综合相关技术资料及浙江电网实践的分析:
⚙️ 一、试验核心目的与技术原理
电压调节需求
浙江电网负荷峰谷差大,低谷时段线路容性无功过剩导致电压升高(如220kV母线电压常接近上限242kV)进相运行通过发电机吸收多余无功,替代传统电抗器调压,降低投资与损耗
技术原理
静态稳定边界:进相深度受功角限制(通常≤70°),需确保励磁调节器自动投入以扩展稳定区
设备安全限制:定子端部温升(≤120℃)、厂用电电压(6kV≥5.7kV,400V≥360V)是关键约束
🔧 二、试验流程与关键技术措施
试验前准备
设备配置:记录功角(需TSI系统键相信号)、多通道温度监测仪、双向无功表
保护调整:临时解除低励限制,失磁保护改投信号
系统配合:调度部门确定电网运行方式及电压限值,厂用电切换至备用变(防低电压跳闸)
分工况测试
有功负荷 进相目标 关键监测参数
75MW 渐进减磁至Q=-30MVar 功角≤70°,6kV电压≥5.7kV
150MW 深度进相(如Q=-60MVar) 定子端部温度≤120℃,厂用电电压
(参考白溪水电厂、太阳纸业热电厂试验数据)510
边界确定方法
逐步减磁法:按30~50MVar步长减少无功,实时监测电压、温升、功角,触及任一限值即止
温升试验:在最大进相点停留2小时,验证端部结构件热稳定性
🏗️ 三、浙江电网特色实践与工程结合
新型电力系统适配
结合抽蓄电站(如缙云、紧水滩)、三澳核电等工程,开展配套送出线路的进相试验,优化无功就地平衡
应用量子加密通信技术,提升远程调控进相深度的安全性
调压实效验证
茂名电厂案例表明:进相100MVar可降低220kV母线电压约2.4kV,对邻近变电站(如阳江站)影响约1.5kV/100MVar
浙江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场景下,进相运行可缓解光伏大发时段的电压越限问题。
⚠️ 四、安全控制与运行建议
动态约束管理
主变抽头优化(如Ⅲ档调至Ⅳ档),确保机端电压≥90%额定值
6kV大容量辅机启停前退出进相,防止低电压跳闸
智能化监控
设置在线进相监测仪,实时报警阈值:功角>80°、厂用电电压<5.7kV
结合AGC限制负荷上限,避免深度进相时失稳
💎 五、总结
国网浙江通过系统性进相试验,量化了不同机组(火电、水电、核电机组)的进相能力边界,并集成至调度系统。此举不仅缓解了电压调控压力,还为“十四五”期间新增1200万千瓦装机的安全并网提供了技术支撑41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多机组协同进相、新能源场站参与等场景,深化新型电力系统柔性调控能力。 如需具体电厂试验报告(如太阳纸业150MW机组、白溪水电厂参数),可参考技术文档
【本文标签】 国网浙江开展发电机进相运行负荷试验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