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母船完成设备稳定性实测
——深远海运维技术突破深远海风电开发瓶颈
一、深远海运维的痛点与母船的核心价值
随着全球海上风电加速挺进深远海,传统运维船舶的短板日益凸显:常规交通船抗风浪能力弱(仅适应浪高≤2.6米、阵风8级以下海况),往返耗时占比超60%,且无法实现连续作业2运维母船(SOV)通过三大革新破解难题:
持续作业能力:搭载100人级母船自持力达30天以上,配备生活舱与直升机平台,支持运维团队常驻风场
严苛海况适应性:集成DP2动力定位系统与波浪补偿栈桥,可在有义波高3米条件下稳定对接风机塔筒,人员通过栈桥“走路上班”
高效物资调度:甲板载重超500吨,搭配子艇与折臂起重机,实现备件、工具全天候转运
二、稳定性实测:从理论验证到实战突破
2024年亚洲首制母船“至臻100”完成32小时全系统实效试验,关键技术实测表现如下:
波浪补偿栈桥动态稳定性
栈桥在模拟浪高3米环境中伸缩误差≤5厘米,升降液压系统成功抵消船舶纵摇影响,人员转运安全率达100%11此项技术突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高精度补偿栈桥工程化应用的国家。
混合动力系统抗干扰能力
柴电+锂电池混合动力方案实现全船供电冗余。实测显示,单一发电机故障时,锂电池组可在0.2秒内无缝接管推进负荷,船体姿态偏移角≤1.5°
抗滑移锚定技术升级
借鉴风电安装船“液压驱动加强杆”设计,母船妆靴内置多根加强杆深入海床。当液压系统驱动连杆至自锁位置时,抗水平滑移力提升300%,有效抵御强洋流冲击
三、国产化技术链的里程碑意义
本次实测验证了四大核心装备的国产化突破:
智能运维管理系统:集成气象预报、路径规划、设备监控模块,运维响应效率提升40%
直流母排配电系统:电能利用率达95%,较传统交流系统节能18%
轻量化直升机平台:全铝合金结构减重30%,起降抗风等级提升至8级
本土化供应链:从钢材焊接工艺到动力电池组,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0%
四、深远海风电经济性的重构
母船投运将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窗口期延长:年可作业天数从120天增至220天,缩短故障停机时间60%
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单艘母船可覆盖1GW风场运维,较传统船队减少船舶配置数量50%,人工成本降低35%
据行业预测,2035年中国深远海风电运维母船需求将达50-70艘,带动产业链规模超650亿元
关于鸣途电力
鸣途电力专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装备创新,在海上风电智能管理系统与高可靠性运维装备领域持续突破。通过自主开发的风电场数字孪生平台与船舶动态监测算法,为深远海风电提供全生命周期运维支持,其安全管控系统已应用于多型国产运维母船,助力中国海上风电走向深蓝。
实测数据表明:国产风电运维母船在稳定性、效率、安全性三大核心指标上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技术迭代加速,中国深远海风电开发的“卡脖子”难题正被系统性破解,为全球零碳转型贡献东方解决方案。
【本文标签】 风电母船完成设备稳定性实测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