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正在推进光储充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并在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开展相关试验。该项目是宁波市推动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示范,其核心是通过整合光伏、储能、充电设施实现负荷响应与电网协同。以下是综合分析:
一、项目背景与建设进展
项目定位
杭州湾新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位于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总投资预算约1.2亿元该项目是浙江省首个规模化光储充集成示范工程,旨在构建“光伏发电+储能调峰+智能充电”的清洁能源微电网系统。
当前进展
施工阶段:2025年1月完成施工招标,由具备电力工程总承包资质的单位承建,计划工期180天
设备检测:2025年4月完成组件及储能设备的第三方检测,确保光伏板转换效率、储能电池健康状态(SOH)符合标准
二、负荷响应试验的核心内容
根据“光储充联合负荷响应试验”的目标,结合技术原理和区域实践,试验可能包含以下方向:
多源协同调控
光伏消纳:通过屋顶光伏(参考南京示范项目装机714kW1)发电,优先供给充电桩或储能系统。
储能调峰: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如宁德项目技术9)在电价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平抑电网波动。
V2G技术:配置双向充放电桩(如南京V2G桩1),让电动汽车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反向送电,参与需求响应。
智能响应机制
虚拟电厂接入:类似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模式1,将园区光伏、储能、充电负荷数据接入区域管理平台,实现负荷动态分配。
电价信号引导:参考山东分时电价实践6,通过低谷电价激励用户错峰充电,转移30%以上高峰负荷。
安全与经济性验证
实时监测光储充系统状态(如积灰对光伏效率的影响2、电池内阻变化2),优化清洗和运维周期。
测算项目度电成本及投资回收期,为商业化推广提供依据。
三、技术支撑与创新点
关键设备
智能微网控制系统:自主研发的能源管理平台(如天合光能系统1),实现光-储-充-放的闭环控制。
液冷超充桩:采用600kW超充技术(深圳示范站1),10分钟补能500公里续航。
车网互动(V2X)
试验可能探索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的潜力,类似苏州换电站调降负荷的案例6,验证规模化车网互动的可行性。
四、政策与区域协同
政策支持
符合国家八部门《公共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要求,开展“光储充放+车网互动”技术应用
浙江省推动“数字化能源先锋城市”建设,目标提升虚拟电厂可调负荷至100万千瓦
区域联动
项目与省内其他示范区(如杭州储能路灯削峰填谷5、宁波前湾新区建设)形成技术互补,共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五、预期效益
维度 效益描述
电网安全 降低配网峰值负荷压力,减少扩容需求(参考青岛充电负荷问题6)。
低碳减排 光伏绿电替代传统能源,年减碳超百吨(类比杭州储能路灯项目5)。
经济性 通过峰谷价差套利、需求响应补贴等模式,提升项目收益(山东分时电价案例6)。
总结
杭州湾新区光储充联合负荷响应试验,是园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3的典型实践,通过光伏发电、储能缓冲、充电负荷柔性调节的三重协同,验证区域能源自平衡与电网互动能力。其成果将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绿电消纳+负荷管理”样板,加速交通与能源融合的零碳转型。
如需具体技术参数或政策细节,可进一步查阅136等来源。
【本文标签】 杭州湾新区开展光储充联合负荷响应试验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