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电动船舶充电设施的跨省联调测试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结合区域协作、技术验证和规划布局综合呈现:
一、长三角充电网络初步贯通
省际协作机制建立
上海与安徽港航部门联合启动 长三角电动船舶充换电水上服务区布局研究,重点解决跨省航线的充换电设施衔接问题。该项目已进入实地调研阶段,旨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为湖州电动船舶进入长江流域提供基础设施支持
跨省设施验证案例
平湖-湖州航线:浙江省首艘64标箱纯电动船“吴兴瑞港001”在嘉兴平湖横塘桥水上服务区完成充电测试,该船固定往返于嘉兴港(乍浦)—湖州港(长兴) 航线,充电桩功率达800kW(4小时充满4000kWh电池),标志着浙北内河跨市充电网络投入运营
福建宁德合作:湖州交通局赴宁德考察电动船舶应用,学习其“电动福建”项目中港口岸电标准化、船舶充换电设施规模化的经验,推进技术互通
二、湖州本地充电设施加速覆盖
船用充换电场站布局
计划至2027年建成 5处充电场+4处充换电场,覆盖主要港口和水上服务区。目前已在郭西湾锚泊区等区域投用智能岸电桩,支持扫码充电和远程监控
技术标准创新
船电分离模式:湖州首创“船舶租赁电池+码头集中换电”方案,降低船东初始投资成本,该模式在跨省测试中被纳入长三角标准化研究
超级充电系统:引入福建星云电子的船用集中式充电技术,支持多类型电池智能匹配与健康监测,提升跨省船舶兼容性
三、规模化推广的产业支撑
制造产能保障
湖州正建设年产200艘电动船舶的制造基地(一期投资27亿元),配套充换电设施投资25.6亿元,为跨省航运提供充足运力
政策协同升级
依托《湖州市船舶全域电动化实施方案(2025-2030)》,目标2030年投运1800艘千吨级电动船,并与江苏、安徽联合申报 “内河绿色航运廊道”国家级试点,推动跨省充换电设施互联补贴政策
总结:跨省联调的核心突破
此次联调验证了 “平湖—湖州”跨市充电网络的技术可行性,并通过长三角三省一市协作机制,为后续打通至上海、安徽的航道奠定基础。湖州以船电分离标准化和汽车产业链降本经验(如惊蛰号采用汽车电子架构 2),正成为内河电动船舶跨省互联的关键枢纽。
详细技术参数可参考:
湖州港航中心船舶电动化规划
长三角充换电设施区域研究进展
【本文标签】 湖州电动船舶充电设施完成跨省联调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