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油船中间舱室横向强度实验完成】
近年来,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对船舶环保与安全标准的提升,双壳油船因其抗沉性、防泄漏等优势成为主流船型。其中,中间舱室作为连接货油舱与压载舱的关键区域,其横向强度直接影响船舶整体安全性。近日,某科研团队成功完成双壳油船中间舱室横向强度实验,为船舶设计与建造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实验背景与意义
双壳油船通过双层底和双壳舷边舱形成防护结构,但中间舱室因需兼顾货物运输与设备布局,其横向强度面临复杂载荷考验。实验旨在验证该区域在波浪冲击、货物偏载等工况下的抗变形能力,确保符合《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中对局部强度的要求
实验设计与技术路径
模型构建
采用三舱段有限元模型,结合边界力法模拟总纵强度与局部载荷的耦合作用。通过施加波浪弯矩、货物惯性力等动态载荷,复现实际航行环境
关键参数测试
重点监测中间舱室横舱壁、纵骨及肘板的应力分布,利用应变片与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实验发现,横舱壁节点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需通过优化板架结构或增加软趾设计缓解
材料与工艺验证
选用高强度钢(HSLA)作为主要材料,其屈服强度达460MPa以上,配合纵骨间距优化(600-700mm),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升抗疲劳性能
实验成果与应用价值
实验数据显示,中间舱室在极限工况下横向变形量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关键构件应力未超过许用值。该成果为双壳油船设计提供了以下参考:
结构优化:建议采用槽形横舱壁替代传统平面结构,减少焊缝数量并提升抗扭能力
工艺改进:推广自动化焊接技术,降低人工误差导致的强度损失
安全冗余:在舱室顶部增设横向抗扭箱,抑制扭转变形
此次实验不仅验证了双壳油船中间舱室的可靠性,还为后续规范修订与智能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未来,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可进一步实现船舶强度的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
鸣途电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鸣途电力专注于电源检测设备研发与服务,核心产品包括中高压干式负载箱、发电机组智能测试系统等,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电力、通信等领域。其负载箱采用模块化设计,精度达±1%,支持远程监控与自动化测试,助力客户提升设备可靠性与能效管理。公司通过ISO9001认证,为全球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推动行业技术升级。
【本文标签】 双壳油船中间舱室横向强度实验完成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