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船负荷实验暴露船员操作失误风险,培训体系升级
一、负荷实验揭示操作隐患
近年多起集装箱船事故表明,船员操作失误是引发风险的核心因素。例如,土耳其阿姆巴尔利港的集装箱船“Amnah”轮在装卸作业中因货物重量分配失衡导致倾覆,15名船员紧急撤离1事故调查指出,装卸过程中存在货物固定不当、稳性计算疏漏等问题类似案例中,船员因忙于文书工作或配载失误导致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频发2负荷实验(如假负载测试)作为验证船舶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多次暴露船员对货物系固规范、应急操作流程的生疏,尤其在老旧船舶管理权频繁变更后,维护与监管漏洞进一步放大风险
二、传统培训体系的短板
实操能力不足
船员在负荷实验中常出现系固点焊接缺陷、吊装违反“十不吊”原则、应急响应迟缓等问题5例如,某轮因未按规范布置系固设备,导致集装箱坠江损失数百万元
理论脱离实践
现有培训偏重证书考核,但船员对稳性计算机、水密门控制、压载水系统等关键设备操作不熟练51部分船员甚至伪造演习记录,加剧安全隐患
管理链条断裂
船舶所有权频繁转移(如“Amnah”轮一年内易主)导致维护标准不一,而船长在频繁靠港压力下难兼顾文书审核与现场监督
三、培训体系升级路径
强化模拟器实操认证
针对船长、大副推行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强制培训,考核内容包括极端工况下的货物配载模拟、倾覆应急响应等。长江海事局已要求评估员通过现场跟船指导,规范声号使用、舵令执行等操作
定制化场景培训
负荷测试专项:利用负载箱模拟货柜移位、油污泄漏等场景,训练船员操作系固装置、布设围油栏及启动排水系统
区域性风险演练:长江上游船舶需重点培训洪汛期集装箱系绑、洪峰航路避险等内容
智能监管与评估革新
引入船舶稳性实时监测系统,结合进水传感器数据生成稳性报告;推广电子化《开航前自查清单》,强制记录负荷测试结果111荆州市港航部门已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培训,通过案例解析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四、行业协同治理展望
国际海事组织(IMO)正推动封闭滚装处所排水能力、系固设备焊接探伤等新规国内亦需整合船东、港口、培训机构资源:
船厂需提供负载测试设备接口,适配智能监控系统;
港口将负荷实验纳入靠泊准入审核;
海事部门对船员实施“保密承诺+终身追责”制度
鸣途电力:专注船舶及数据中心负载测试技术研发,提供高压干式负载箱、发电机组智能检测系统等设备租赁服务。其负载箱支持定制化工况模拟,通过精准部署降低测试成本,广泛应用于船舶稳性验证、应急设备检测等领域,为航运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结语:集装箱船安全亟需从“事后止损”转向“事前防控”。负荷实验如同船舶安全的“压力测试”,唯有通过体系化培训将操作标准内化为船员本能,方能破解“人-机-环境”风险三角
【本文标签】 集装箱船负荷实验暴露船员操作失误风险,培训体系升级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