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舟山发电机负荷实验数据接入省级能源平台的综合分析,结合政策要求、技术实践及本地案例,梳理为四个关键部分:
一、省级能源平台对接的政策与技术框架
省级平台统一接入要求
浙江省已构建 省域能量管控平台(见8),该平台基于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整合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数据,实现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分布式资源的聚合调控。平台要求数据需满足 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6),并支持与地市级平台互联互通。
数据规范与安全标准
参照广东省充电设施接入省级平台的经验,需统一信息交互协议(如接口说明书、运营商接入指引)(6)。
数据安全需符合工业控制与网络安全标准,例如天然气产业数智化转型中强调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普及化”(4)。
二、舟山本地负荷实验数据基础
海洋能发电项目的成熟数据源
舟山拥有 国家级潮流能试验场 和 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后者连续运行超91个月,累计并网电量774万千瓦时,单机兆瓦级机组“奋进号”已实现稳定并网(12)。
项目涵盖发电功率、流速、设备转速、电压等实时监测数据(2),具备高精度采集条件。
负荷实验场景
舟山供电公司已开展 配网30度角差线路合环热倒负荷试验,成功实现负荷转移(710),验证了复杂工况下的数据调控能力。
假负载测试(如发电机组满负荷带载检测)在舟山应用广泛,需记录电流、功率、温升等参数(11)。
三、数据接入省级平台的技术路径
分层分级数据汇聚
本地层:整合LHD项目数据平台、配网实验数据、假负载测试结果,形成标准化数据集。
平台层:通过API接口与省平台对接,采用类似浙江平台“光储充资源分层汇聚”模式(8),确保数据实时上传。
关键技术支撑
边缘计算与实时分析:参考大庆光伏储能实证平台的300GB/日数据处理能力,部署本地边缘节点预处理数据(3)。
安全防护:采用非侵入式状态感知技术(如舟山柔直工程应用的换流阀子模块)保障传输安全(7)。
系统兼容性优化
解决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问题,例如借鉴浙江平台“多专业壁垒打通”(气象、水文+电力)(8)。
适配省级平台算法需求,如负荷预测、电网承载能力分析模型。
四、挑战与实施建议
核心挑战
数据治理:实验数据需满足省级平台“四性”要求(6),部分历史数据可能存在格式不统一问题。
系统协同:需协调发电企业(如LHD)、电网公司(舟山供电)、第三方测试机构(假负载服务商)多方数据接口。
推进建议
分阶段接入:
优先接入LHD兆瓦级机组等成熟数据源,形成示范效应(2);
逐步扩展至配网实验、假负载测试等场景。
政策协同:申请省级专项支持,参照浙江“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配套政策(9),降低接入成本。
能力共建:联合省级平台技术团队(如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开展本地人员培训(6)。
结论
舟山发电机负荷实验数据接入省级平台具备技术可行性与政策支撑,需以海洋能项目为突破口,分阶段解决数据标准化与系统兼容性问题。此举将推动舟山成为全省能源数据化标杆,并为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的安全调控提供关键案例支撑(18)。
【本文标签】 舟山发电机负荷实验数据接入省级能源平台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