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州未来大会发布的新能源船舶电动化测试场景,结合相关规划与实践进展,可总结以下关键信息:
一、核心测试场景与目标
自动驾驶技术测试
全球首艘全正向研发的内河全航程自动驾驶试验船”惊蛰号”已下水,总长65米,纯电驱动,续航超200公里,计划在浙北内河水域进行自动驾驶系统调试1该船引入汽车领域的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通过智能化技术降低电驱系统成本,为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验证
电动船舶性能测试
重点测试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三电”)的稳定性和能效,如”惊蛰号”需在航道中完成电池充放电、能量管理、热失控防护等关键场景试验4同时,测试船电分离模式,探索电池租赁与换电设施的兼容性
配套基础设施测试
布局充换电水上服务区,如嘉兴平湖横塘桥服务区已建成800kW大功率充电桩,支持4枪同时充电,4小时可充满4000kWh电池未来计划通过长三角联动研究跨省航线充换电设施布局
二、政策与产业支撑体系
政策驱动
湖州作为全国唯一内河水运转型示范区,推出《船舶全域电动化实施方案》,明确到2030年投运1800艘千吨级电动船舶,撬动500亿级高端制造市场34同时,补贴岸电应用,岸电用量居全省首位
产业链协同
技术研发:与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中国能建等合作,共建数智水运联合研发中心,聚焦无人船、港航大模型等前沿领域
制造基地:规划建设千亩级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一期聚焦船舶制造,二期发展充换电配套产业
三、商业化应用路径
短途固定航线优先
当前电动船舶续航普遍在100-300公里,适合湖州至上海(200公里)、嘉兴(140公里)等短途运输场景4例如,64标箱的”吴兴瑞港001”已在嘉兴—湖州航线运营
混动技术过渡
针对远程运输需求,探索”油改电”改造(如”浙萧山货03306”)和混合动力方案,平衡成本与续航
四、挑战与突破方向
成本优化:电动船舶建造成本为传统燃油船的1.5倍以上,需通过汽车产业链融合(如共享三电技术)降本
储能技术:需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热扩散防护能力,如通过新国标针刺、底部撞击等极限测试确保安全性
总结
湖州通过”政策+场景+技术”三驱动模式,构建了涵盖研发、测试、制造、配套的电动船舶生态圈。其测试场景聚焦自动驾驶验证、三电系统优化、充换电网络适配三大核心,目标成为长三角绿色航运技术输出中心。更多细节可参考148等来源。
【本文标签】 湖州未来大会发布新能源船舶电动化测试场景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