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船用发电机碳中和燃料测试启动
近年来,南通作为中国船舶工业重镇,在碳中和燃料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25年6月,搭载双燃料系统的9100车级滚装船”礼诺月光”轮完成出江试航,标志着南通在船用发电机碳中和燃料应用技术迈入新阶段1本文从技术突破、测试启动、行业影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碳中和燃料技术突破
南通船舶企业通过多路径实现动力系统低碳化转型:
燃料多元化
新型船用双燃料发电机已具备液化天然气(LNG)、生物燃料、甲醇、氨燃料四类碳中和燃料兼容能力。以”极光级”滚装船为例,其发电机组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快速切换不同燃料类型,碳排放量较传统柴油降低60%
系统集成创新
中船动力研发的氨燃料供应系统突破技术瓶颈,通过高压液氨供应路线与低压氨气供应路线的双通道设计,实现主机与发电机组的协同供能。该系统采用压力调节阀与气化器的动态匹配技术,保障-33℃液氨的稳定输送
智能化控制
测试船舶搭载的FGSS(燃料气体供应系统)集成温度、压力、流量三重传感网络,配合CCS检验验证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回传。如遇燃料泄漏,系统可在0.5秒内启动应急切断程序
二、全要素测试体系构建
南通海事局主导的试航验证体系包含三大核心环节:
动力系统验证
通过轴磨合试验(累计72小时)、尾轴扭振试验(模拟极端海况)及航速测试(达设计值22.5节),验证双燃料发电机在变负荷工况下的稳定性。特别针对甲醇燃料开展3小时耐久试验,监测氮氧化物排放值低于Tier III标准40%
安全监控网络
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监控网:
海上:部署4艘警戒艇实施半径3海里的动态管控
陆基:运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系统追踪153个关键参数
空中:无人机编队实时监测燃料舱温度场分布
应急响应测试
模拟主电源失效场景,验证应急发电机组的30秒自启动能力。测试显示,配备超级电容的混合动力系统可维持关键导航设备72小时不间断供电
三、行业变革与未来展望
产业链重塑
南通已形成”主机厂-配套商-检测机构”协同生态:
中远海运完成国内首例13万马力双燃料主机改装
配套企业开发出耐-196℃的LNG燃料阀箱
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氨燃料渗透率分级评价体系
标准引领作用
2023年新版《船舶技术法规》增设双燃料系统专项条款,明确:
氨燃料舱须配置三级可燃气体探测系统
甲醇储罐强制安装惰性气体覆盖装置
岸电接口标准化设计降低25%连接耗时
技术演进方向
2025-2030年重点攻关:
氢燃料电池与甲醇重整技术的耦合应用
基于数字孪生的燃料切换模拟系统
船用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小型化集成
鸣途电力
专注船舶动力检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智能负载测试系统可模拟0-500kW动态负荷,具备谐波分析、瞬态响应记录等功能。产品通过DNV-GL认证,适用于双燃料发电机组的出厂测试与航前校验,在LNG气化器效率检测、甲醇燃料热值标定等场景形成技术优势
【本文标签】 南通船用发电机碳中和燃料测试启动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