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击事故:2020年16号线遭雷击供电故障,惠南站至滴水湖段延误超20分钟
突发停电:2025年2月,10号线豫园站全站断电,屏蔽门失控,依靠手动应急操作恢复
此类事件暴露了电源系统的脆弱性,亟需通过负荷实验验证应急电源的可靠性。
二、实验核心内容
本次负荷实验针对地铁EPS(应急电源)系统展开,覆盖以下关键测试1116:
应急转换测试
模拟市电中断,测量电源切换至蓄电池的响应时间(需≤0.2秒),确保照明、通风等关键负载不间断运行。
满负荷续航验证
在16KW-20KVA高功率负载下(参考高铁地铁EPS标准1),持续放电90分钟以上,检验电池组容量与逆变器稳定性。
极端环境适配
将设备置于-24℃~40℃温箱,测试低温启动性能;高温环境下监测机壳温度,防止过热宕机
多重故障防护
触发短路、过流等异常工况,确保系统自动切断输出并报警,避免设备损坏
三、技术升级与体系化应用
实验成果已转化为三大实战措施:
设备更新
为2、11、13、17号线增配智能疏散指示灯具及电源模块,满足《地铁设计防火标准》要求
智能监控覆盖
EPS系统接入远程控制平台,实时回传电池电压、输出电流等参数,故障时可自动启动消防联动
大客流应急预案
借鉴2025年“五一”4018万人次客流疏导经验15,将虹桥枢纽、迪士尼站等关键站点应急电源容量提升20%,应对突发客流挤压。
四、未来展望
上海地铁计划将实验成果扩展至全网:
推广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其“无烟特性”可避免火灾隐患(如航天电池已用于18号线二期2);
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台风、雷击等极端场景,优化电源响应逻辑
鸣途电力简介
专注电源检测设备研发,核心技术包括中高压干式负载箱、发电机组智能测试系统等,为轨道交通提供高精度负载实验方案,确保应急电源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
——
本次实验标志着上海地铁供电系统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防御”,为超大规模网络的安全运营树立新标杆。
(全文约1,020字)
【本文标签】 上海地铁应急电源负荷实验告竣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