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近年来通过多项发电机负荷试验及配套措施,构建了应对极端气候的电力保障体系,具体进展如下:
一、技术试验与设备升级
船舶与工业发电机组测试
舟山中远海运重工针对穿梭油轮主发电机开展负荷试验,采用6台3860kW中压柴油发电机,通过高压电缆耐压测试、主发电机特性及并车试验等,仅用3天完成报验,刷新同类项目记录1此类试验确保了船舶及工业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电力稳定性。
柴油发电机带负荷试验标准化
本地企业针对700MW、1000MW机组柴油发电机,制定带负荷试验方案,涵盖功率调节、保护装置可靠性验证等环节,确保在厂用电中断时仍能支撑关键设备运行
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海岛变电站与电网韧性提升
望海变电站作为甬舟铁路配套工程,应用继电保护定值远程比对技术,实现62套保护装置100%核对一致,核验时间缩短至5分钟,显著提升电网应对极端天气的响应速度
极端气候电力应急预案
定海区制定“五断”(断水、断电等)应急联动机制,要求企业编制针对性预案,通过布设智能感知终端、加强跨部门协同,力争灾后3天内恢复主要电力供应
三、产业支撑与服务网络
发电机租赁与测试服务
本地企业提供静音发电机出租、负载测试等服务,覆盖25%-100%功率分档测试,确保设备在高温、静风等极端条件下的稳定输出
储能与备用电源布局
舟山电厂通过增加煤炭储备(15天用量)、拓展供热管网(如定海环岛工业集中供热项目),结合余热利用,保障工业及居民热能需求,间接缓解电力压力
四、政策与技术研发支持
清洁能源与数字化转型
推动海洋能开发(如潮汐发电)及智慧排水系统建设,结合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电力设施状态,提升极端气候下的预警与处置能力
产学研协同创新
浙江海洋大学研发全国产化船舱气体检测系统,通过多层金属舱壁信号穿透测试,为船舶电力系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总结
舟山通过“技术试验+应急体系+产业服务+政策引导”的多维策略,显著提升了极端气候下的电力保障能力。未来需进一步扩大储能应用规模,优化跨区域电力调配机制,以应对更严峻的气候挑战。
【本文标签】 舟山开展发电机负荷实验应对极端气候挑战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