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集团于2024年7月成功完成浙江省首艘自主设计研发的“油改电”内河货运船舶(浙萧山货03306)的试航测试,标志着浙江内河绿色运输的新突破。以下是关键信息整理:
一、船舶核心参数与技术亮点
基础规格
船长44.8米,宽8.16米,型深2.83米,属浙东运河常见船型
动力系统升级为1048千瓦时锂电池组,相当于30辆电动汽车动力总和,最大续航约100公里,充电时间约4小时
技术突破
在保留原船主尺度前提下,独立划分电池舱与七氟丙烷消防舱,重构轮机管系与电缆布局
配备实时电池监控系统,确保电池间恒温26℃(外部甲板超50℃),解决高温熔断安全隐患
采用快充技术充电桩(布局于滨海热电厂、长兴捷通码头等港口),支持远程智能管理
二、环保与经济效益
零排放运营
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低噪音,年减排二氧化碳约56吨
能源替代
年用电量14.4万度,替代燃油6.45吨(或18吨,不同来源数据差异)
成本节约
年运营成本降低近10万元,能耗费用较传统柴油船减少三分之二
三、试航成果与后续规划
试航表现
航速、能耗等指标全部达标,航速维持7-12公里/小时(与改造前一致)
行业意义
为浙江内河燃油货船电动化改造提供可复用的技术范本
推动京杭大运河首艘“油改电”货船投运(2024年7月获颁安全环保证书)
未来方向
加强船舶电动化核心技术攻关,探索甲醇双燃料等低碳技术
布局绿色航运产业体系,目标覆盖电动船、甲醇动力船等多类新能源船舶
四、挑战与改进空间
改造成本:当前单船改造费用近200万元(不含购船成本),补贴力度待提升
续航限制:100公里续航仅适合同步充电的短途航线(如绍兴-宁波煤炭运输)
配套基建:需完善内河港口充电网络,支持规模化推广
结论:浙能集团的“油改电”货船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为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树立标杆。下一步需通过技术迭代与政策支持,突破成本与续航瓶颈。更多细节可参考新华财经1 、浙江新闻7 等来源。
【本文标签】 浙能集团完成首艘油改电货船试航测试
【责任编辑】鸣途电力编辑部